“3·15”电商大战再燃战幕,然而与以往“双11”、“双12”的价格大战不同,此次电商大战的焦点转向了“拼服务”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众多电商近期纷纷新增了“第三方鉴定”、“主动补偿”等创新服务,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行业发展。不过业内人士也认为,改进网购消费环境是一个长期过程,需要一部专业、全面的电商法律来约束。
喜
商品鉴定为假电商先行赔付
“每逢电商大战时,低廉的商品价格为电商赢得了流量和销售额,但其爆发的不正当竞争、售卖伪劣假货、虚假宣传等现象,也让电商品牌的信誉度极大降低。”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姚建芳表示,以往电商大战时消费者因为贪图便宜往往大量购物,但由于购买前不能看到实物,收货后发现是假货时,却投诉无门。
据了解,从今年“3·15”开始,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将其比拼重点放在了服务上,今后这些问题也将逐步解决。如淘宝网等一些网站率先引入第三方质量鉴定服务,消费者今后购买相关产品,均可以在收到商品后发起第三方质量鉴定服务流程,如果被其鉴定为假货,将由淘宝先行赔付。
“目前我们先期已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、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、中纺标(北京)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,在手机、数码相机、家居等品类率先试点,未来这一服务还将向更多品类推广。”淘宝网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此外,一些电商网站也推出了降价主动补偿的价保服务,承诺只要消费者在网站上购买的指定商品在24小时内出现价格下调,网站将会自动把差价补偿到消费者的账户,这也是我国电商首次将“主动补偿”纳入服务范围。以往虽然有些企业也推出了相关的价格保护,但一般都是在买家发现商品降价找上门之后,企业才会赔付,今后这一现象也将得到改变。
忧
法律法规缺失电商难保公正
“电商这些针对服务领域的新举措,将增强电子商务的信息透明度,是一种进步,不过真正实施后,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检验完善。如第三方质量鉴定类似的服务,建立了一个承诺、反馈、鉴定的机制,不过要想使电商市场真正做到诚信,第三方鉴定机构就必须确保做到公正公平。”姚建芳表示。
姚建芳向记者介绍说,与实体店相比,所售商品价格较低是电商最大的优势,然而体验服务、保真服务、售后服务等却是其一条“短腿”,销售任何一件商品都是由价格和服务组合在一起的,电商能否进一步完善其相关服务,是未来该行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
在采访中,业内专家、消费者也对电商立法表达出强烈的期盼。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指出,目前我国仍没有建立系统化的、专门的、综合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。针对电商在竞争中爆发出的许多虚假宣传、欺骗消费者等现象,相关部门受理投诉时常常无法可依。“电子商务立法应涉及各方各面,包括信息安全、电子支付、税收、电子商务认证、电子合同等,一部有针对性、有力度的法律法规急需出台,以规范电商企业的行为,进一步保证网购环境公正公平。”他表示。【
全通网】